
学习与学习理论
第二节学习理论
二、认知学习理论
(一)苛勒的完形——顿悟说
1.实验:大猩猩叠箱问题实验、接杆问题实验
2.观点(单选、次重点):
(1)学习结果:完型/格式塔
(2)学习过程:对情景的顿悟
(二)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论
1.学习观
(1)实质: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(选择)
(2)学习的过程:
①获得:学习新知识;
②转化:将新知识纳入原有认知结构中;
③评价:评价转换是否恰当.
2.教学观
(1)教学目的: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(单选)
(2)教学原则(简答,次重点)
①动机原则:激发学习动机兴趣;
②结构原则:老师把学科的基本结构以最优化的方式传授给学生;
③程序原则:由易到难、由浅到深;
④强化原则(反馈原则):学生学习完之后老师给予及时的反馈、
强化之后才能促使产生进一步的学习。
口诀:冻结城墙
3.发现学习:自己探索,获得问题答案。
(三)奥苏伯尔的有意义的接受学习理论(认知同化理论)
1.主要观点: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
2.学习的分类:
①是否理解:机械学习(死记硬背)、有意义学习(理解学习)
②材料意义:接受学习(老师讲)、发现学习(学生自己学)
3.实质: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和已有旧知识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。
4.有意义学习的条件(简答)
(1)学习材料本身必须有逻辑意义(客观条件)。
(2)学习者必须具有意义学习的心向(主观条件)。
(3)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与新知识进行联系(客观条件)。
口诀:逻辑任性
5.有意义学习的内部心理机制—同化(选择,重点)
关键词: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。原有观念对新观念加以同化的过程
原有观念和新观念之间有三种关系:(选择,重点)
(1)上位学习:小概念-大概念低→高
例子:苹果到水果的学习
(2)下位学习:大概念-小概念高→低
例子:水果到苹果的学习
(3)并列结合学习:平行概念。
例子:苹果到梨的学习
6.有意义学习的结果:形成认知结构。
7.先行组织者(单选)
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。目的是在新旧知识之间搭建起桥梁。
(四)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(自行了解)
三、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(简答、选择、重点)
1.知识观:知识不是客观存在的,是动态的
2.学生观:学生经验世界丰富性、学生具有差异性
3.学习观: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、社会互动性和情景性。
4.教学观:情景式教学、合作学习
口诀:东府查监护,两静合作
四、人本主义学习理论(单选、次重点)
1、代表人物:罗杰斯;
2、观点:强调人的发展潜能,教师是“助产士”;
3、教学观:学生中心模式/非指导性教学模式。
更多教师资格证考试资讯推荐: